“博爱”作为仁爱的基本蕴含,是中华文明本有的智慧和优秀传统。儒家既说“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又曰“爱由亲始”。仁爱与博爱的关系是什么?“博爱”思想的内涵、价值与意义何在?近代以来,世人对“博爱”和“爱有差等”存在哪些误读?如何爱人爱己,建构和谐文明的社会?
2021年10月16日(周六)14:30,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向世陵先生将莅临屈子书院讲坛第21期,发表《“博爱”的理念与“爱人”情怀》的主旨演讲,带您探寻中国式的“爱人”之道。
向世陵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哲学》执行编委;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朱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副主编、其他多个学会的学术委员、常务理事、理事等。著有《宋代经学哲学研究·基本理论卷》《理气性心之间——宋明理学的分系与四系》《理学与易学》《中国学术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中国哲学范畴精粹丛书·变》《善恶之上——胡宏·性学·理学》《儒家的天论》等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六十多篇。先后获教育部、北京市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多项优秀科研成果奖。目前作为首席专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仁学发展史》(多卷本)。
内容提要
“博爱”作为仁爱的基本蕴含,是中华文明本有的智慧和优秀传统。博爱揭示的是跨越血缘而抚慰人心的崇高情怀,突出了人与人相爱的美好境界。博爱是善德的表征,在日常实践中是双向互惠的,体现了人在生理和心理层面的双重需要,并表现为利他性、目的性与自觉性的统合。近代以来对“博爱”和“爱有差等”的误读和不恰当理解,导致了本来合一的博爱与仁爱却互相对立的尴尬。差等之爱只是博爱实施的过程和阶段,双方在目的上保持一致。古代先贤不仅是博爱理论的创造和弘扬者,更是博爱精神的亲身躬行者,他们满腔热情地推进了博爱的情怀和境界。
屈子书院讲坛是屈子书院倾力打造的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公益性学术讲坛,面向大众开放。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报名成功后,即可免费签到入园参与讲坛活动。
点击下方二维码立即报名
讲座须知
1、报名成功后,烦请于讲座开讲前40分钟,前往屈子文化园东门集合签到入园(具体见通知短信),集体乘坐观光游览车前往诗歌国际交流中心。
2、入园须知:
所有人员一律凭健康码、行程码入园;
入园量体温;
备好口罩,做好日常防疫;
在会场入口处配合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3、请携带个人身份证或相关身份信息证件,签到后入场。报名成功后无故未签到的听众,报名系统将启动黑名单程序,将会影响到下次您报名参加屈子书院讲坛活动。非常感谢您关注、宣传及参加讲座。
4、积极参与现场提问互动的朋友,将有机会获得主讲嘉宾亲笔签名的神秘礼品。一年参与讲坛活动10次以上的朋友,年终将有机会获得神秘大奖。